首发 | 微信公众号「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之前在☞《预定利率真降了!咱就说至于这么快吗》跟大家说过:
- 官方已经放出了预定利率下调的消息,随时可能会施行。
同时坊间也有很多传闻,说是6月末就会迎来3.0%时代。
结果今天都7月3号了,监管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难道说,之前传的一直都是假消息?
1.
我是尽全力发动了我的朋友圈,连上次去“喝茶”的其中两位精算师都没有放过。
但得到的消息,都不太明确。
精算师哥们表示,预定利率下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并且3.0%预定利率的产品已经设计完成,通过了银保监报备。
现在就等监管一声令下,就可以开始新老产品的交替。
但具体的时间,他们也没有消息……
最后还是在一位体制内的朋友那里打听到,最近监管忙的不可开交。
主要精力都在忙银行方面的事务,调控经济大环境,保险这种小事都在往后拖。
而且有限的保险精力,也都是在忙着“明天系”几家保司的落地。
所以关于预定利率的事情,最快也得7月份才有消息……
2.
其实不用监管动手,很多保险公司已经主动开始自我规避风险了。
看一下6月份下线的储蓄险产品数量就知道,一个月比之前一年还多!
原因很简单,保险公司家里也没有余粮了,再卖下去说不定真的要背利差损了……

58家已披露非上市保险公司2022年投资收益率,财务投资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为3.96%;
综合收益率的算术平均数为1.76%,是近10年最低的一年。
就这收益率,还敢卖3.5%复利的产品,属实有点胆子大了……
而且之前已经有倒霉蛋试过错了……
在90年代的高利率时期,保险公司卖出了大量复利6-8%的保单。
这在当时看来,其实没啥问题。
主要是当时银行存款的利率也有8-10%。
卖你8%,转手存银行10%,还能净赚你2个点。
美滋滋~
但从1996年开始,央行连续8次降息,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从9.18%,一路降到2002年的1.98%。
银行的利息能降,但是保险公司的保单一经售出是没办法更改的。
这就导致保险公司只能硬抗这高额的利差损,仅平安一家保险公司,就有600亿的巨额亏损……
有这些“朱玉”在前,预定利率下调到3.0%,基本是板上钉钉了。
别抱侥幸心理……
3.
最后再来说说,这次利率下调对我们都有哪些影响。
首先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各类储蓄险的收益会直接下降。
以增额寿险为例;
我拿目前3.5%的收益天花板「☞ 金满意足典藏版 」,来跟3.0%的新产品对比。
以30岁男性,10年缴费,年缴10万元为例,收益差值如下👇:

(制图By吐逗保)
是不是比你想象中的差距,要大很多?
没错,别看只是小小的0.5%;
经过复利的加持,差出一辆车甚至一套房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说,如果考虑攒一笔锁定近3.5%复利的钱,现在还可以抓住「☞ 金满意足典藏版 」。
这款产品很关键,要是也下架了,剩余的产品里就真的没几款产品值得购买了……
存量的3.5%产品,卖一款少一款。
而它是目前存量里的收益天花板,现金价值的长期复利可达3.48%。
同时它的减保功能很有优势;
相比其他产品的每次不超过20%限额,它在取现方面倒是没什么限制,灵活性很高。
哪怕是想取一大半现金价值出来用,也没问题。
PS:详细的测评文章及投保方式,可以戳☞《这下不用纠结了,增额寿只能买它了》了解~
4.
最后说说,以重疾险为首的一系列长险。
长险定价主要依据3个要素:
- 预定利率
- 预定发生率
- 预定费用率
除了预定利率以外,其他两项看名字,大家估计也能猜出个大概。
至于“预定利率”,就比较复杂了。
可以理解为,保险产品在设计时,考虑到的给客户的利率回报。
是的没错,重疾险也要考虑回报。
我们购买重疾险的时候,保费虽然交给了保险公司,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会立马理赔。
而从我们缴纳保费开始,一直到我们拿到理赔的这段时间,我们所交的保费会被保险公司拿去投资理财。
那既然你都把我们的保费拿去投资了,是不是得“意思意思”?
出于这个原因,保险公司在定价的时候,就会考虑给我们一些利率的回报,或者说保费的减免。
这就是预定利率的由来。
定利率越高,代表着保险公司可能赚取的投资收益越高;
给我们的“减免”就越多,保费就越便宜。
反之预定利率越低,保费就越贵。
以“50 万保额,保终身,30 年交”为例 :
目前的高性价比成人重疾险,保费每年在 5000 多,换成 3.0% 定价,每年大概多交 500 元。
也就是说,如果预定利率上限,真的降到3%,那么重疾险的保费也会上涨10%-12%左右!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最新的长险推荐,都在这里了:
- 重疾险:☞《2023成人重疾险清单,总有一款适合你》;
- 定期寿险:☞《留爱不留债,心软的神!2023定期寿险全面测评》。
抓紧时间吧!
有不明白的地方,无论是储蓄险,还是重疾险、寿险,直接来找我(微信搜索ID:tucaojun888)。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让保险不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