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微信公众号「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保险呐,确实是个好东西。
但前提是,你知道你买的保险,究竟有哪些保障,它的优劣势和免责都有哪些。
不然很可能就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故事了……
保险公司的销售部门呢,也是深知这个情况,所以为了业绩,他们的任务说好听点是“美化”产品,说难听点就是怎么能让客户只看到产品优点而看不到缺点。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理赔纠纷和投诉。
而银保监为了禁止这种情况,自然是各种三令五申,想着法的堵上保司投机取巧的行径。
从2018年起,就出台了《人身险“负面清单”》,将各种各样禁止保司操作的行为列项出来。
2021年进行了第一次扩容,这几天又进行了第二次扩容。
“负面清单”从2018年的52项,扩展到了今年的82项……
目的就是为了在销售环节减少误导风险,理赔时为客户争取最大利益!
你不是有招儿么?
我就禁你的招儿!
整体来说“负面清单”内容涵盖产品条款表述、产品责任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预定利率、产品报送管理等4个板块。
具体银保监管住了保险公司哪些方面,我来给大家说说~
1.
(1)短险表述问题
相对于“笨重”的重疾险,这几年短期健康险更加的火爆。
保费低,保额高,保障灵活,对于保险小白来说,这类险种是再适合不过的入门险。
但这些短险归根结底都是没有续保保障的,也就是说一旦产品下线,就无法再继续续保了。
而保险公司为了“弥补”自家产品的不足,就想起了很多阴招。
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这些词汇迷惑用户,让用户误以为自己买到的是长期健康险……
这次“负面清单”就将这些行为纳入到了清单中。
以后短期险必须明确告知用户所购买的是短期险,不支持保证续保!
(2)恶性肿瘤概念混淆
自从上次重疾险定义修改之后,恶性肿瘤就“分了家”。
恶性肿瘤——重度,还属于重疾的理赔范畴,相较于之前把“I期甲状腺癌”剔除了出去。
而被剔除的甲状腺癌,则和之前属于轻症的轻度的皮肤癌、前列腺癌、白血病一起,被列为了恶性肿瘤——轻度,不属于重疾理赔范畴。
而很多保险公司会故意混淆这个概念,变相扩大保障责任,比如产品宣传称报销“恶性肿瘤治疗费”。
但实际上条款约定仅报“恶性肿瘤——重度”的相关费用,这肯定是会在后期引起理赔纠纷的。
这次的“负面清单”也将这种行为列入了进去,以后无论在哪里宣传,都必须明确把癌症的理赔写明为“恶性肿瘤——重度”。
吹牛X可不能用在保险销售上~
(3)等待期要突出
没关注吐逗保的话,我估计大多数朋友都没听过“等待期”这个词吧。
在很多保险小白的眼中,保险就是即时生效的产品。
只要付了钱,那么出险就必须要理赔。
根本不知道非意外情况,必须要超过等待期才可以正常理赔。
而保险公司呢,也乐得把等待期深深地藏在条款里,巴不得所有人都看不见,毕竟要减少消费者的顾虑,他们才能乖乖掏钱呀~
而这次“负面清单”中,银保监会希望保险产品的等待时间截止日能够更为醒目,以便及时提醒消费者看到什么时候前出险不能赔。
(4)隔离险被点名
之前疫情抬头的时候,我和逗逗酱也给大家推荐过隔离险。
但每篇文章都是再三强调,必须是低风险地区投保,而且不赔的情况也是一一为大家表明。
因为保险公司真的是把坑都埋在了条款里,一般人不仔细找真的看不到。
这次的“负面清单”就点名了隔离险,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就只有专项明明白白的隔离险产品了。
(5)理赔条件要合理
这个就比较离谱了。
现在某些产品的理赔材料中,不乏“证明你爸是你爸”一类的材料。
比如某些意外伤害保险产品条款中,除了需要提供交管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外,还需提供当次交通工具客票(存根)等不合理材料……
再比如人寿保险产品条款中约定身故保险金申请除提供死亡证明或户籍注销证明外,还需提供火化证明、丧葬证明等不合理材料。
这些故意刁难“卡脖子”的材料,以后统统不准再出现。
2.
当然,看到这份“负面清单”,大家没必要惊慌。
一来产品的坑,其实我和逗逗酱在给大家推荐产品的时候,就已经排的明明白白了。
二来这份“负面清单”也可以更好地约束保司,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权益更容易得到保障。
还是那句话,保险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前提是充分了解自己的需求,明确投保目的。
只有当需求与目标险种能够有效统一,老百姓才会庆幸自己当初的投保决策没有错,才能有公信力。
希望某些保险公司,在这次被“负面清单”点名后,能长点心吧~
当然。
即使他们不长心,我和逗逗酱也不会让你踩坑的,放心吧!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让保险不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