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网红医生”张文宏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对复工的看法。
其中有一句说的我非常感同身受:
“这个时候还不复工,死掉的人要远远高于冠状病毒的死亡人数。”
且不说这几个月有多少中小企业关门大吉。
就算消费观念与其他国家的“今朝有酒今朝醉”不同,导致中国的人均存款数字在全世界都属于较高的水准。
但这两个月的停工也让很多的人大呼吃不消了,俨然一幅再不上班就揭不开锅的情形。
那如果这个停工的期限再长一点呢?
比如3年?或者5年?
你的存款能坚持住么?
一、为什么是5年?
5年,不算短的时间,医学生大学都可以毕业了。
你可能会纳闷,就算这么严重的疫情,也只是停工一两个月的时间。
岁月静好的年代,怎么可能会有这么长的时间断绝收入来源?
还真的有,那就是罹患重大疾病的时候。
就以恶性肿瘤为例,在临床上评价恶性肿瘤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5年生存率。
恶性肿瘤在进行治疗后一般有三种结果:
- 癌症发现期较晚或者部位较差,治疗效果不理想,几年内不治身故;
- 成功治疗癌症,但在5年内再度复发;
- 根治癌症后5年以上无复发,再次复发概率较低(10%左右)。
所以说罹患恶性肿瘤,最好的情况也需要术后5年,才能大概率的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先不说治疗癌症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光是这5年的经济来源断绝,我们的存款挺得过去吗?
二、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
当然关注吐逗保时间较长的老朋友们,也应该都知道解决的办法:重疾险。
重疾险是给付型保险,符合理赔条件一次性支付保险金,这部分保险金可以自由支配。
除了可以用作治疗费用以外(治疗费用一般靠百万医疗险),弥补家庭收入来源的损失也是重疾险的重要作用之一。
按照目前的平均收入水平来看,很多家庭的个人年收入,都达到了6万左右(也就是月薪4k + 年终奖)。
5年损失的年收入正好是30万。
这还不算上护工费、营养费和家人的误工费等乱七八糟的费用,更是得祈祷所买的百万医疗险不会临时下线。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建议,重疾险的保额不要低于30万,最好能买到50万保额。
就算预算有限,也可以通过缩短保障期限(终身变定期),或者调整保障内容(不保中轻症)来实现最低保额的要求。
如果预算充足的话,完全可以追求更高的保额,把百万医疗险下线的空间留出来,做到真正的万无一失。
PS:不知道怎么买重疾险的朋友,戳“这里”。
总结一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就是万万不能……
当然,钱也不是万能的,重疾的康复还需要信心、爱和家人的陪伴,缺一不可~

三、写在最后
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是兜售焦虑的。
而是希望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有感而发能给到大家一些思考。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都是健忘的,可能两三个月我们就会忘记现金流断裂的痛苦。
但很残忍的是,事情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健忘,而减少发生的概率。
当疫情过后,你是会报复性消费,还是会发奋式挣钱?
我的话,可能会撸串犒劳完自己,然后努力搬砖吧……
我是不想云撸串的吐槽君,爱你们!
关注吐逗保,看更多走心文章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禁止公号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