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盆友在对比了多家保险公司的保险之后(尤其是之前接触过线下保险的),都会产生一个疑问:
为什么保障基本相同的保险,做人的差距咋就……

啊,不对…
不同保险公司的价格差距怎么就这么大捏?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那就要先搞明白,我们平时所交的保费构成都有哪些?
一、保费的构成
保险也是一种产品,它和我们身边的电脑、手机甚至一瓶可乐一样,都有自己的价格构成。
逗逗酱简单把保费的构成分成以下几部分:

在上面的表格中,保障费用每个公司的差距基本不大,都是经过大数据统计后,由精算师计算得出的。
所以大小公司保费的真正差距,主要就是由非保障费用决定的。
1、运营成本
大保险公司的员工通常更多,分支机构也更多(水电瓦斯都是钱啊……emm,好像有哪里不对),整体费用的支出自然很高。
更何况某些保险公司(不点名了,怕怕,哈哈哈),为了激励员工,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优秀员工全世界各地玩耍,这些费用都是要从平时的保费中分摊滴~
2、品牌溢价
农夫山泉为什么比冰露卖的贵?就是因为牌子响亮啊!

同样各个保险公司为了打响自己的招牌,每年所投入的资金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哦~
下图为沪市四家上市险企2016、17年全年的广告费用支出:

可以看到平安一年的广告费用,就足足有200亿!(18年的财报还木有出来,但估计不会差太多)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部分费用肯定是要用户来分担滴……
3、公司利润
这一点就看各个公司的销售策略了。
有的像小米一样,选择薄利多销;有的像8848一样,选择大刀阔斧。
我们能做的只有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就ok的啦~
二、选择承保公司时常见的误区
梳理完保费构成,大家基本就清楚为什么大保险公司的保费普遍偏高。
但逗逗酱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不要误会,只是发现字数有点少……哈哈)
所以逗逗酱直接又继续整理了一下,关于大家选择保险公司,常见的误区都有哪些~
1、大保险公司就是好,贵有贵的道理
当然,和这句话配套的还有一句话:“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这句话其实没什么错,但是一定要建立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
药店里2块钱的维生素,效果可能比200多的维生素还好。
几百块钱的祛痘护肤品,效果可能还比不上几块钱的红霉素软膏。
这些是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获得的盈利。
同样,保险也是如此。
下图是目前均在售的两款定期寿险:

可以看出,反而是价格低的产品,保障更加的齐全,承保条件更加的宽松。
所以,不要盲从,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才是真正的奥义。
2、小公司理赔慢,还有可能倒闭
(1)先说说理赔时效,空口无凭直接上数据

可以看出:理赔时效和公司大小没有太大相关性。
再退一万步讲,只要确实应该赔的,在银保监大大的监管下,没有敢不赔的。
而且为了争夺客户,各家保险公司都已经在努力的优化自己公司的理赔体验了。
(2)再说说保险公司是否能倒闭
保险公司也是公司,那么同样就适用于破产法。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是可以破产倒闭的。
但是!!!
《保险法》和《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对于保险公司倒闭的救济措施有着非常详尽的规定。
每一个保单在公司破产倒闭之后都可以享受到,和正常经营一样的权益。
所以市面上“保险公司不能倒闭”的类似说法,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效果,强调从法律方面,保单的万无一失……
而且确实,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发生一起保险公司破产倒闭的事情。
3、这公司我都没听过,肯定是个渣渣
很多人对于大保险公司的界定,恰巧和品牌溢价成正比……(说通俗点就是谁的广告多谁就是大公司)
但很多你没听过保险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大佬。
比如建信人寿:
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建信人寿”)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人寿保险公司,总部位于上海。
公司其它股东包括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
所以说,没听过的保险公司,可以先上网查查,直接diss很容易被保险大拿打脸……

三、写在最后
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明白,不要盲目的迷信于大品牌的背书,挑选保险只看保险公司。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分支机构多,柜面理赔方便);小公司有小公司好处(产品更加激进,性价比高)。
所以,挑选保险最好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要拘泥于仅有的几家保险公司。
中国一共有160多家保险公司,放开眼界的挑选,综合对比,才能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希望逗逗酱今天以上的分享,让大家在选择保险公司时有个清晰的了解。
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欢迎转发分享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最后,愿你我保单永不出险,愿天下父母长寿安康,愿所有宝宝平安喜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