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槽君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负责在各个平台回答朋友们提出的问题。
经常在吐槽君认真解答之后,下面立马就会有人评论:
“保险都是骗人的!”
没有头,没有尾,只有孤零零的一句。
其整齐程度,一度以为我在回答的时候,使用了“通灵之术·受害者召唤”。

一、保险都是骗人的?
很多人都在调侃中国的保险只有两样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
然而事实真滴是这样么,说多了都是虚的,吐槽君直接用数据说话:

可以从表格看出:
无论是像太平洋这样的大保险公司,还是同方全球这样的小保险公司,获赔率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数据,并且理赔时效也是相差无几。
大多数人看到这个表格的第一反应是不是:“数据作假了吧,真要有这么高的获赔率,为啥还有人天天喊着保险理赔难?”
造成这一现象,吐槽君主要认为有两个原因:
1、理赔基数过大
就以上文的中国人保为例,2017年理赔数据为:
- 案件总数 —— 3674136 件
- 赔款总额 —— 60.58 亿
- 理赔客户 —— 3714436 人
以99.2%的获赔率计算,在总案件数接近400万的前提下,仍旧有29630件拒赔案件。
这接近三万的人群,就算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四处散播保险理赔难,也有3000人,放到网上那就是3000个案例。
况且这3000个案例影响的人数,绝对不只是几万几十万人那么简单。
这只是人保一年的数据,那所有公司加在一起呢?十年加在一起呢?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群体。
2、孕妇效应
卡耐基先生提出的著名孕妇效应理论,百度做出的解释为:
“孕妇效应意即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是个普遍现象,就是当人怀孕了就更容易发现孕妇,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你拎个LV就发现满大街都是LV。世界其实挺美好的,看人把内心投射在哪里,而要投射前,先让自己的内心美好起来。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就像我们在网上购物时,越去关注差评,你就会发现差评越多;
同理你想要在网上搜索保险拒赔案件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网上四处都是保险拒赔的案例。

当然,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也很好奇,就算获赔率很高,但依旧也有拒赔的啊,那拒赔的案件都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随便从各保险公司的报告中,抽取一份拒赔警示案例:
投保情况:2017年1月伍女士投保华夏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
拒付类型:既往病史投保时为如实告知
拒付原因:2017年6月伍女士在桂林医学院附属余元住院治疗,诊断为肝内胆囊炎、高血压病1级低危组。出院后向我司提出轻症索赔,经调查核实,被保人伍女士投保前存在糖尿病、后循环缺血、颈椎退行性病变、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未告知,严重影响我司承保决定,公司对其作出解约保单并拒付轻症保险金。
这只是吐槽君随便从众多拒赔案例中挑选的一份,也是最典型的一份,就是未如实告知。
我国《保险法》第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均要求被保险人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否则保险人(也就是保险公司)有权利拒赔并解除合同。
其实保险行业受到银保监的强制监管,再加上信息高度透明化的今天,只要我们如实告知,并确实达到了条款约定的理赔条件,无论什么公司都会顺利理赔的。
二、骗人的不是保险而是人
保险是一种工具,一种转嫁风险的工具。
就像上文提到的,所有的条款都是白纸黑字的写在合同上,满足条件就一定会赔付。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在购买保险之后大呼上当?
很简单,骗你的不是保险,而是卖给你保险的人!
Emmm… 更准确的讲:是误导你的人,是卖给你保险的人~
吐槽君在这里简单列举几类误导,大家可以看看朋友圈里有没有这样的人哟~
1、夸大自己诋毁竞品
就像《笑傲江湖》里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
保险行业亦是一个江湖,既是江湖那便难免有纷争,诋毁一下竞品公司,顺带自卖自夸一番的事情,自然不在少数。

这类的截图,相信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里见过吧。
早在2007年《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里,保险业协会规定并统一了所有癌症的理赔条件;
所以并不存在一家保险公司确诊即赔,其他保险公司要求肿瘤5cm才可以赔付。

这是之前一篇《为什么大公司的保费那么贵?》文章下面的评论,可以看出很多的大公司保险代理人都喜欢拿“通融赔付”来说事。
首先,大小公司之间获赔率已经在上文列出了,并不存在大量的所谓“通融赔付”。
其次,吐槽君认为,在投保的伊始,就要理顺清楚条款,并且如实进行告知,确保在出险时一定可以获得理赔,而不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将理赔的决定权交给所谓的“通融赔付”!
2、谣言炒作
很多人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瞒报事实、制造危机感,以促成保单。

这是去年朋友圈大量转发的,关于《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所有返还型重疾险将永久停售的新闻。
而实际上《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早在2006年就已经施行,如今到了2019年,返还型重疾险依旧满大街都是……
3、理财险高收益展示
熟悉吐逗保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无论是吐槽君还是逗逗酱,对于理财险(年金、教育金、养老金)都是持中立态度的。
因为各类理财险除了稳定可期、强制储蓄外,是并没有自己理财所获得的收益高的。(当然你要是亿万富翁,想用其做资产传承及债务隔离,那当我没说……)
之前在一款年金险收益的评测文章下面,清一色的代理人评论,都在向我阐述一个观点:买年金险不是为了收益!
确实这也是吐槽君的观点,因为风险与收益永远是成正比的,你买年金险的原因就在于其稳定性及强制储蓄。
但是为什么嘴上说着年金险不是为了收益,宣传文案里却全是强调收益呢:

可能还是我们太贪财了吧(手动滑稽)
三、写在最后
保险因为很多代理人的做法,在国内可以说是受了很多本不应该存在的非议。
现在依旧有很多国人对保险存在诸多误解,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倒不是为保险正名这样的大义……
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国人能够真正的认识到保险的作用,也为了吐槽君一些有点“愤青”的想法:
凭什么你要卖给困难家庭 “花6万保5万”的保险,而让整个行业背锅?
凭什么因为诸多的误导,让很多本可以凭借保险度过难关的家庭支离破碎?
凭什么外国人可以熟练的运用保险去转嫁自身的风险,而国人却不可以?
过多的尔虞我诈带来的只是陌生,我们要做的是坚守本心。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
想了解更多保险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吐逗保 」(ID:tudoubao122),让保险不那么枯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