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买保险确实越来越困难了

保险知识 吐逗保 961℃ 0评论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最近吐槽君接连收到两位朋友的咨询,在投保超级玛丽旗舰版的时候,出现了“未通过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模型的审核,暂不能投保该产品”的提示。

其实这就是保险公司结合大数据,对每位被保险人做出风险评估

如果大数据显示被保险人的潜在风险过高,那么保险公司就会不接受承保,或是降低保额承保。

这也是之前很多朋友明明身在一线城市,但是瑞泰瑞和升级版只能购买50万保额的原因。

今天吐槽君就为大家聊一聊关于“大数据风险评估”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大数据风控?

在2017年前后,“大数据”这个词突然火了起来。

大数据其实就是对超出我们想象的大量数据,进行多样化的数据分析,加以进一步的利用。

看似大数据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但其实大数据已经悄悄的在我们身边应用。

  • 打开淘宝,推荐的都是你想买的东西;
  • 打开抖音,推荐的都是你想看的视频;
  • 打开外卖,推荐的都是你想吃的东西。

这些都是大数据的功劳。

而当大数据和保险相结合,产生的变化会更加多样。

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定价,都会因为大数据,变的更加贴合被保险人的实际情况。

而“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就是大数据与保险结合的一大产物。

通过对被保险人的大数据筛选,分析出潜在风险。

目前保险公司的大数据算法基本基于两点:

  • 财务和信用风险
  • 医疗风险

当然目前只有部分保险公司启用了大数据风控,而且每家保险公司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1)有的侧重财务风险

因为绝大多数骗保人群,其财务均有风险;比如前段日子沸沸扬扬的“泰国杀妻骗保案”,当事人的财务状况就非常糟糕,欠钱打赏女主播。

(2)有的侧重医疗风险

某些被保险人虽然没有患有健康告知上问询的疾病,但是其医疗记录有很明显的大病前兆,这也会被大保险风控拒之门外。

总结来说,保险公司本身就是靠经营风险(死差)来盈利;

而大数据风控的使用,就是帮助保险公司更好的控制风险,将骗保等逆选择情况排除。

二、大数据风控的影响

大数据风控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保险越来越难购买了

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

之前我们购买保险,只需要满足健康告知,部分保险还需要满足职业类别和长居地,我们就可以购买到心仪的保险。

而大数据风控的存在,很有可能因为信用卡的大量分期,或是最近因为某些小毛病频繁就医,就被保险公司拒之门外。

而且因为越来越难隐瞒的“黑历史”,核保的博弈空间也会被压缩。

不过如果未来大数据的应用更加的成熟的话,最终的受益人其实还是正常想要购买保险的消费者。

因为大数据降低了骗保或者带病投保的逆选择成本,说直白点就是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降了下来。

那么相对的,我们普通消费者就不用再为逆选择成本买单,保险的整体费率也会降下来。

三、写在最后

目前大数据系统还不是十分的健全,“误伤”情况也十分常见;

莫名其妙被拒保的朋友也不要过于在意,毕竟是新技术的阵痛期。

而且大数据风控与智能核保类似,目前均不会留下拒保纪录,被拒保的朋友直接选择其他产品就好。

至于大数据与个人隐私的问题,吐槽君觉得只要是以正确的方式将数据以最大化利用,是会带给我们更多便捷的,吐槽君并不反对。

就像保险公司能利用大数据控制好风险,提供给我们消费者更加便宜的产品,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最后再唠叨一句,无论是否有大数据的应用,如实告知都是必须要做到的第一要务!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让保险不那么枯燥!

声明: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复制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用轻松诙谐的语言,解读严肃认真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