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微信公众号「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随着最近各类相关短视频的爆火,关于婚内财产的讨论度,是越来越高了。
有的人觉得结了婚就是一家人,区分财产纯属多此一举,搞不好还会产生信任危机。
但很多人也认为信任归信任,将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财产区分好,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无论男女!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话题,毕竟提起财产分割,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保险。
这个热点怎么能不“蹭一下”呢~

1.
目前基本有3个方法,可以明确的区分婚前婚后财产。
(1)婚前协议
这个是知名度最高的方法。
白纸黑字写下来,比什么都清楚明白。
婚前我们可以签一个协议,约定婚前、婚后财产的归属或者享有比例等。
比如房子、车子、存款、基金、工资、房贷等,都可以进行约定。
至于婚后出现的新收支,也可以在婚后协商进行修改。
(2)独立储蓄账户
除了婚前协议以外,还可以在婚前创立一个干净的银行账户。
在把自己的钱转进去之后,只要原封不动,那就属于是婚前财产。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存进去之后就不能动了。
婚后工资、理财一旦再存入账户中,可能就会混为夫妻共同资产。
另外如果父母想要给我们钱,也可以转入此账户,只需要注明是赠与即可。
(3)储蓄险
当然,钱放在银行里慢慢贬值,肯定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这时候就可以用到第三个方法,也就是储蓄险。
无论是「☞ 增额寿 」,还是「 年金险 」,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起到资产隔离的作用。
不过一定要正确规划“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这三个角色。
不然依旧有可能会变为夫妻共同财产,就蛮蛋疼的……
2.
我们以增额寿为例。
这三个角色的作用分别是:
- 投保人:保单的所有者,保费出资人,全权处置保单,比如退保、更改受益人等等操作。
- 被保人:保单的保障人,没有处置保单的权利,身故后保险公司会赔钱。
- 受益人:被保人身故后,保险公司会把钱赔给受益人。
所以如果想要增额寿起到隔离资产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投保人。
只有成为投保人,才有处理保单的资格,随时可以退保拿到现金价值。
而不是被保人或者受益人!
这俩人其实只是保单的载体而已,大多数时间并没有什么卵用~
比如婚前想要隔离资产,那么就可以购买一份「☞ 增额寿 」,自己作为投保人。
这样自己就是增额寿的掌控者,保单属于个人资产。
即便是婚后减保,那减保领取的钱,也属于个人财产。
但需要注意的是,增额寿的保费必须全部是婚前个人财产;
如果长期缴费时动用了婚后夫妻共同财产,那这个保单就变成夫妻共同财产了。
所以想要隔离资产,必须在婚前缴费完毕才可以~
婚后父母给我们的资产,也是同理。
父母直接当投被保人,我们当受益人。
这样保单的归属权再父母手里,父母可以随时减保或者退保提取现金价值给我们;
而父母若不幸身故,理赔金也属于个人财产。
这就是增额寿的花样玩法~
当然,如果是年金险的话,就有一定区别了。
因为年金险会在到期后发放给被保人,所以被保人的优先级也要提上来。
最好投被保人都是我们自己,就可以保障万无一失了。
3.
由于最新预定利率的施行,目前最推荐的增额寿已经变为了「☞ 金满意足焕新版 」。
支持最长20年缴费期限,还可以隔代投保。
缴费门槛也不高,1000元即可起投。
最主要的是IRR在不同缴费期后期,都可以达到定额的2.95%左右。
算是目前增额寿收益的扛把子了!
哪怕不是为了资产隔离,而是想要长期储蓄,在这个利率下调的大环境,锁定长期的理财利率的朋友,选择这款产品也准没错!
如果想要了解产品,或者对保险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直接找吐槽君帮你解答(微信搜索ID:tucaojun888)。
最后,我个人觉得,资产的隔离并不是对婚姻的不信任;
而是为了夫妻双方都能更安心,让婚姻更稳定。
毕竟手里没有枪,和手里有枪但不用,可是两码事~
不是吗?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让保险不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