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微信公众号「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再加上山大的压力和不规律的作息时间。
大多数人的身上,都多多少少有些小问题……
每年体检下来,如果同事里面,有谁一点问题都没有,那还真是大熊猫一样的存在。
像什么脂肪肝、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一类的,基本是十个人里九个人中招……
不过好在,这些问题去医院看过医生之后,大多都会被告知:
注意生活习惯,没什么大问题~
而在去过医院之后,不夸张的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买一份保险。
没办法,是实在被吓到了……
不过看到保险产品时,却挠头了。
因为买保险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杀千刀”的健康告知……
而健康险产品,十有八九对于刚才那些小问题,都有着详细的问询。
这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有着类似的疑问:
为什么医生都说没事,但保险公司却抓着不放?
今天就来帮大家盘一盘,为什么保险公司和医生会“意见不合”。
1.
为什么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对于某些病症,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无需治疗;
而保险公司却要除外、加费,甚至直接拒保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只是因为医生与保险公司关注点不一样。
医生关注的是,当下是否需要治疗,这个病症是否会对病人当前的生活有影响。
而保险公司则是关注,未来出险的几率有多大。
这就导致保险公司和医生,也不是永远“意见不合”。
比如,感冒、轻微外伤、轻微过敏这一类;
不属于即时危险,也无长期患病风险,那医生和保险公司都会觉得没关系。
比如,中风、心梗、肾衰竭这一类;
既有即时风险,也有长期患病风险的,那医生和保险公司都会觉得不行……
当然,医生和保险公司“意见不合”还是大多数情况。
比如刚才提到的,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
虽然没有即时风险,但是未来有发展成重疾的可能性。
那自然医生觉得定期观察就好,而保险公司就会避之如蛇蝎。
当然也有骨折、食物中毒这一类;
必须立即治疗,但是治好之后对未来没什么影响的疾病,医生肯定会立即进行救治,但是保险公司却不甚在意。
所以说,临床医学和核保医学,完完全全就是两码事!
2.
那说到不符合健康告知,就不得不提起核保了。
核保:是指保险人(也就是保险公司)在对投保的标的信息全面掌握、核实的基础上,对可保风险进行评判与分类,进而决定是否承保、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的过程。
核保又分为“人工核保”和“智能核保”。
人工核保就是把既往的疾病情况,如实告知保险公司,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然后由保险公司的核保员做出决定,是否给予承保。
智能核保则是保险公司针对疾病提出问题,我们只需如实回答,就可以马上得出核保结论。
更重要的是……
智能核保不留痕!
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勾选对应的健康问题,不需要输入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匿名就可以核保。
拒保自然也不会留下痕迹,影响其他产品的正常投保。
而核保结果呢,通常分为5类,风险从低到高依次会给出:
正常承保 > 加费承保 > 除外承保 > 延期 > 拒保
当然,这也是对客户有利程度的排名。
3.
正常承保和延期/拒保就不多说了,前者该买就买,后者想买也买不了。
大多数人犹豫的地方就在于,加费和除外承保还有必要投保吗?
先来说说,加费承保。
个人认为,其实能加费后正常承保,已经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了。
首先,保障没有缺斤少两,该保障的一分也不少;
在理赔时,与正常承保的人群,没有任何的区别。
其次,加费承保的疾病一般都处在一个很奇妙的时期——
略严重一点就会拒保。
而这类疾病一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继续恶化;
所以“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真不是开玩笑……
但是!!!
有些朋友会遇到加费后保费倒挂的情况(即所交保费大于保额),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则建议谨慎投保。
再来说说,除外承保。
绝大多数情况下,但凡还有一家可以提供加费承保的,就不要考虑除外。
因为保险公司既然会除外,就表明你的除外部分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常人,同时更证明你需要这部分的保障。
当然如果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就是除外承保,那么除外的保障也是比没有保障要好很多!
千万别觉得自己少了一项保障,就干脆“裸奔”了……
4.
今天简单的整理了一下核保思路。
希望可以帮助到那些身体状况有问题,又没把握该如何核保的朋友们。
很多人对买保险这事,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
与其身体抱恙之后,求爷爷告奶奶的四处核保;
不如趁身体无恙,好好利用保险这个金融工具,花有限的钱,来转移人生不可控的风险,让自己进退有度。
我们挑保险,总好过保险挑我们!
我是吐槽君,愿大家身体健康,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让保险不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