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回访的猫腻,你都知道么?

保险知识 吐逗保 764℃ 0评论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买保险就像装修房子,既费心又费力。

好不容易挑选到适合自己产品,交完钱之后,后续的事情也不少。

保险公司的回访,就是后续我们需要处理的事情之一。

今天,吐槽君就给大家说道说道回访的那些事儿。

一、为什么要有回访

对于很多人来说,看保险条款就跟我们当初上学的时候,学英语一样:

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啥意思就不知道了。

于是乎,可能会有一些重要的事项会被我们忽略,更何况还有很多 “情亲保单”,有可能连自己买的啥都不知道。

而这类保单是最容易出现理赔纠纷的,“保险都是骗人的”基本也都是从这里来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同时银保监也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防止销售误导,监管部门便强制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回访。

一般长期保险(1年期以上),保险公司都会安排回访,大多数为电话回访。

吐槽君建议大家,不要听到是保险公司的回访就直接挂断,毕竟这是一次很好了解自己保障详情的机会!

二、没有收到回访会有影响么

没有收到回访并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这里的影响指两类:

  • 不对我们的保障造成影响,保单完整有效;
  • 我们不能以没有收到回访为由,在犹豫期后无损退保。

这是因为,强制回访是银保监对保险公司的强监管,而跟我们消费者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而且说实话,保险回访失败是非常常见的,所有保险公司基本都有5%以上的回访失败率。

原因也是五花八门:

有故意填错电话怕保险公司骚扰的;有手机防护程序直接屏蔽的;也有接到电话听到是保险公司就直接挂了的……

所以保险公司现在也是在不断的提升服务方式,回访的样式也丰富了起来,包括但不限于:

  • 邮件回访——发送邮件,一键点击回执确认;
  • 公号APP回访——绑定官方公众号或APP绑定保单回访;
  • 智能AI回访——机器人代替人工,不过只能听懂简单的是或否。

当然迫于监管的压力,不管是哪种回访,只要没有成功,保险公司就会锲而不舍的“寻寻觅觅”,颇有“呼死你”的既视感。

所以,如果方便的话,不妨好好的配合一下……

三、回访的问题有哪些

电话回访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含有带销售意味的推销。

全程一般只有两三分钟,回访问题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1、确认本人投保

这是最基本的询问,防止业务员违规操作,或者涉及道德风险的投保。

2、确认保单条款

这部分一般是最费时间的,如果你接到的是人工的电话回访,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免费听到一段“报菜名”表演,语速堪比“最强嘴皮”华少。

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回访单,而热销的产品又只有那么几款,所以台词背的滚瓜烂熟。

不过吐槽君建议,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定不要害怕张嘴,该问明白就问明白。

因为此时还在犹豫期内,如果有什么与自己预期不一样的条款,退保是可以全额无损的。

3、确认缴费流程

长险一般我们都不会选择趸交,而是会选择长期缴费。

这样的话就涉及到各种信息的确定:银行卡号、缴费年限、年缴保费以及宽限期等问题。

一般回访都会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确认,以确保顺利的覆盖保障。

四、电话回访的猫腻

当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规矩的地方就有猫腻。

这里吐槽君就来说说这回访里我们应该提防的事情。

1、来自不良业务员的洗脑

某些不良业务员,会在销售的时候,避重就轻的运用一些“销售技巧”。

然后会在投保之后,不断的教导你,之后会有保险公司的回访,无论问你什么你都说:“清楚、了解和知道”。

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买保险是为了给自己提供保障,千万不要受“人情世故”的影响。

2、银行存单变保单

之前经常会有,很多人跑去银行存钱,结果最后稀里糊涂的购买了一份理财险。

因为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单纯的存款,所以某些不良的从业人员,会悄悄的将客户的联系电话更改成自己的电话,以应付回访。

虽然经过国家的严打之后,“存单变保单”的事情已经很少发生了,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提高警惕总没有错。

五、写在最后

保险,就是转嫁风险的工具。

吐槽君之前也说过,最惨的不是出了事没买保险,最惨的是出了事以为自己有保险罩着,结果没有赔付。

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所购买保险的保障内容及免责条款,并且做好健康告知。

而回访是我们了解保险产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所以花费几分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值回票价的!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用轻松诙谐的语言,解读严肃认真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