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微信公众号「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和买手机一样,估计很多人买完保险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官网验真。
但是很多购买完互联网保险的朋友,包括通过吐逗保购买的保险,都会遇到一件奇怪事。
那就是翻遍了整个保险公司官网,也没找到自己购买的那款产品……
难道一不小心买到假保险了?!
我这么中立客观的老实人,都有人怀疑的嘛~

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为啥有的产品你买完了,保险公司却搜不到?
或者说有的产品你想买,但是在保险公司官网却买不到?
1.
首先,最简单的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搜错了名字。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记错了名字或者打错了字,而是这款产品真正的名字可能和我们的认知有点不一样……
保险公司官网公示的,都是向银保监备案的产品原名。
但是有些产品名称……
嗯,怎么说呢,有点low,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于是乎,为了更方便的推广产品,很多产品都会被起一个“艺名”。
比如说现在重疾险的热门产品,超级玛丽6号。
如果你在和泰人寿官网搜“超级玛丽6号”,那肯定是搜不到的。
因为人家的本名叫做“和泰乐享无忧互联网专属重大疾病保险(2022)”!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2.
当然,除了艺名以外,还有可能就是碰到了“渠道特供产品”。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我们想买一台洗衣机,我们有很多购买方式可以选择。
有线上的渠道,比如天猫、京东、苏宁,甚至于洗衣机品牌的官网。
也有线下的渠道,比如官方实体店、各大商超等等。
那就肯定会有一些产品,或因为运输或因为销售策略,线下实体店是没有销售的,只能在线上购买。
保险也是这个道理。
以销售渠道最多的平安人寿为例,他家的产品就分很多渠道供应:

(制图By吐逗保)
假如你想购买一款平安的产品,你只能通过相应的渠道购买,在别的渠道你是绝对买不到的。
那为啥要打造这么多渠道特供产品呢?
当然是“看人下菜碟”咯~
保险这个东西,目前而言还是一种信息非常不透明的金融产品。
保险公司也就乐于用信息差,来坑一些保险小白。
Emmm……
倒也不能说坑啦,明码标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只能说某些渠道的用户,确实是吃了信息差的亏。
还是以平安为例:
代理人渠道的平安福和团险渠道的关爱一生,两款产品的保障基本相同,但价格足足差了60%以上!
所以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策略就是:
- 利润高的产品:主攻代理人、官网和电话销售,尽全力收割“人傻钱多”的保险小白。
- 利润低一些的好产品:就放到互联网或者团险渠道,去吸引更多稍微懂保险的客户,我们平时测评的产品就是这一类。
当然,保险公司是个盈利组织,说到底就是个商人。
商人利用信息差来赚钱,无可厚非,毕竟现在很多行业都是如此。
但是既然你都看到这篇文章,都已经关注吐逗保了,咱还是就别当这个韭菜了……
听话!
3.
销售渠道这么多,产品名字又五花八门,我们普通消费者到底如何验证一款保险的真伪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致电保险公司客服。
不过最好也用备案名称,因为保险公司客服素质良莠不齐,真的不一定能知道产品的“艺名”是什么……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的,卧底暗访很多次了~
当然除了保险公司客服,也可以用我们电子保单中的保单号,在保司官网或者官微查询。
保单号永远是最靠谱的东西!
不过嘛,我更建议使用这个中保协开发的官方号。
绑定身份信息后,就可以直观的看到我们在所有保险公司的保单。
PS:除了某些远古保单,或者刚投保几个小时的保单,都可以查询到。
这对于在多家保险公司投保的朋友,简直是个神器!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搞不明白自己的保单了~
4.
最后,不管我们是从哪个渠道买的保险,这个保险用的是真名还是艺名。
只要是同一款产品,那么价格、保障和理赔肯定都是相同的。
这点完全不用担心!
而且话说回来,这个年代卖点啥假货,也比卖保险容易多了,应该没人会傻到去卖假保险吧!
Emmm,应该吧……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你关注了吐逗保,就肯定没有这方面的烦恼了~
我是诚实可靠的吐槽君,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让保险不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