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微信公众号「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微博)
不知道该说活久见,还是社会的进步。
但总之,还是很替这些未婚妈妈们感到开心的。
这个新规的由来,大概可以追溯到2017年。
上海未婚妈妈张萌(化名)因为没有结婚证,无法给出计划生育证明,在申领生育保险时被拒。
她因此起诉了相关部门。
案件从一审到再审,再到向最高院申诉;
历时4年,一路败诉,2021年3月,她终于领取到了生育金!
同期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案例,就是:
28岁的深圳女子梦梦(化名)起诉了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此争取自己的生育险权利。
该案于2022年1月28日一审开庭,6月份经过法院调解,梦梦最终领取到了生育医疗和生育津贴。
大概率是受这两期标志性案件的影响。
如今国家也是终于肯定了,单身妈妈的生育险权利。
从此之后,单身妈妈不用再通过诉讼渠道,就可以轻松领到自己的生育津贴了~
1.
可能大多数朋友,只听说过,“生育保险”可以报销整个妊娠过程中的各类费用;
但还没听说过“生育津贴”这码事。
不过其实大多数的宝妈们,都已经领取过这个津贴了~
没错!
这个生育津贴,就是带薪产假中的“薪”。
宝妈们几个月产假时所发的薪水,其实都不是公司发给我们的;
而是生育保险所赔付的生育津贴!
简单来说,这个津贴就是:
(公司上年度日均工资与本人日均工资较大者)x产假天数
这个公式是罕见的全国统一,但唯一不同的就是产假天数👇:

(制图By吐逗保)
举个例子:
深圳的朋友小A最近刚刚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宝宝,她所在的公司上一年度的平均月工资为8000元;
那么小A能领到的生育津贴就是:
8000÷30×98天(奖励假期不包含在内)≈ 26133元。
PS:想要搞清楚自己所在地的具体政策,最好还是拨打一下“12333”~
至于生育津贴的领取资格,各地的门槛大致都是相同的。
在公告颁布之前,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 符合国家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即有结婚证且并未超生;
- 生育保险累计缴费满12个月以上,并继续缴费;参保人生育时前6个月直到申领生育津贴时均处于社保的正常缴费状态。
而在新规颁布之后,没有结婚证的未婚妈妈,也可以正常领取生育津贴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目前大部分情况,生育津贴是由工作单位申请,在生产后的6个月或一年内,向社保经办机构申请。
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带薪休假”。
不过,目前部分城市的生育津贴,已经支持由自己办理了。
比如浙江省,只需要医护人员把产妇诊断数据上传到医保系统;
审核通过后,生育津贴就能立马发放到你指定的银行账户,非常方便~
最后要注意的是,虽然男性没办法像女性那样,领到较大数额的生育津贴。
但如果配偶未工作,某些地区也可使用男性缴纳的生育保险金,给配偶进行报销,千万别浪费咯!
2.
在此之前,不少单身妈生孩子后,享受不到生育福利。
所以这次改革后,真正让大家感动的地方,是国家的态度。
直接将婚姻和生育解绑。
你要生,我尊重你的决定,不对你指手画脚,我能做的就是让你过得更好。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结婚可以领生育津贴”这件事,代表着国家鼓励未婚先育。
绝对不是!
只能说,一方面是尊重每个准妈妈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被我国人口老龄化给逼的……
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表示,我国老年人占比是12.6%。
但20年后,占比要上涨到28%!
最主要的是,在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我国正在进入超级单身状态:
- 最近10年,我国的结婚率减少了近一半;
- 初婚孕育年龄抬高,30岁结婚,35岁生子属于普遍现象,尤其是一线城市;
- 长期同居、未婚生育的概率,大大提高。
而且现实更加残酷,别说30岁结婚了,现在恐婚族都一大堆。
咋办呢?
总不能到了岁数不结婚,你让人家交双倍社保吧~
堵不如疏,于是就想出了这招将婚姻与生育解绑的操作。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政策,已经是“第四板斧”了:
- 2016年起,非婚生子可以落户;
- 2021年新《民法典》第1071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
- 2022年,未婚生育第一胎不再征社会抚养费。
而且现在很多地区的医保,还在讨论将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加入医保报销。
当然,和西方的开放不同(欧盟非婚子女高达43%,法国60%……)。
受儒家经典思想熏陶的我们,大概率也是做不到遍地非婚子女的境地。
但就像刚才说的,女性朋友们多个选择总是好的。
不是嘛~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让保险不那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