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在相互宝的最近一期公示中,有496人待救助,预计分摊金额也增长到了1.48元:

虽然分摊金额只有1.48元,但相比之前几个月足足暴涨了几十倍。
不少朋友对此表现出了十足的担忧,微信公众号后台咨询相关问题的朋友也非常多。
今天吐槽君就借这篇文章,跟大家好好掰扯一下“相互宝”的那些事。
一、相互宝分摊金暴涨的原因
相互宝是一款互助计划,采取的是“先保障后分摊”的运营方式。
在之前几个月的中,分摊费用一直都在一两角钱左右。
而7月的分摊费用却突然暴涨到了2.42元(0.94+1.48);
在吐槽君仔细翻看了相互宝的公示记录后,也找到了7月份分摊金暴涨的原因。
1、过了等待期,理赔扎堆出现
相互宝等待期为90天,而相互宝成立时间为9个多月,也就是270多天。
这也就意味着参加互助计划的大部队,陆陆续续已经度过等待期了。
可理赔人数暴增,那么分担成本增长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2、人数过多,调查压力较大
吐槽君在仔细翻看相互宝公示记录发现,7月份这批保障分担成本的理赔案件,大部分的报案日期都在今年的2~3月份。
少数案例甚至报案日期在去年11~12月份。
在报案后,肯定不能是说赔就赔,要派理赔员(相互宝叫调查员)进行勘察后,确定真实有效后,才会进行赔付。
而相互宝身为互助计划,既没有《保险法》对于理赔期限的限制;
同时人手也不足,需要依靠外包公估公司进行调查。
这两点原因就致使之前积攒了很多的案件。
而这些积攒的案件,在7月份批量的处理完成了,这也就导致了分摊成本直接暴涨了起来。
二、分摊金的暴涨,仅仅是开始
相互宝的分摊金增长,仅仅是个开始;
因为就算以7月份的情况来看,吐槽君也认为远远没有达到正常的分摊水平。
当然这件事情也不是张口就来,凡是金融产品,用数据说话准没错。
十几二十年后太远了,吐槽君就先算一下“以目前的相互宝实际情况,预期的年分摊金额大概是多少”?
其实算法很简单,只需要拿到“相互宝的成员年龄分布”,再辅以“各年龄段罹患重疾的概率表”,就可以大概的算出目前相互宝的预期分摊金额。
相互宝的成员年龄分布是蚂蚁金服的商业机密,拿不到怎么办?
没关系,我们用支付宝公布的用户比例可以代替:
- 男性52.3%,女性47.7%;
- 30岁以下用户占比80.9%,31~40岁用户占比14.4%,41~50岁用户占比3.6%,50岁以上1.1%。
罹患重疾的概率表我们就用银保监官方使用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
PS:关于这个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罹患重疾的概率真的是72.18%吗?你又被忽悠了》这篇文章中了解一下,非常靠谱~
- 男性分摊费为:
300000*0.0516%*80.9%+300000*0.1754%*14.4%+100000*0.4404%*3.6%+100000*0.8229%*1%=216.52元。 - 女性分摊费为:
300000*0.0482%*80.9%+300000*0.1580%*14.4%+100000*0.5099%*3.6%+100000*1.2968%*1%=225.09元。
男女性别比例综合后,目前相互宝预期分摊费为220.63元。
在算出这个数字后,吐槽君还是比较疑惑的,因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相互宝19年的最高封顶费用188元。
于是乎吐槽君就请教了保险公司的精算师朋友,朋友告诉吐槽君,《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符合的是全体人群的重疾罹患概率;
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健康告知、免责条款和等待期等限制,通常实际重疾发生率会打7折。
于是乎吐槽君豁然开朗:220.63*70%=154.44元。
成了!

以目前相互宝的实际参加人群来看,目前预期的分摊成本大概在154元左右。
(由于很多年轻人为父母参加了相互宝,所以实际相互宝年龄分布应该更高一些,所以实际分摊成本可能比我们计算的更高)
这个数字也和相互宝还是相互保时,信美人寿的精算师所计算的170元左右不谋而合。
所以这样来看,目前相互宝的分摊金额还是过低。
以当前相互宝的实际情况来看,分摊金额应该会在之后的1年内稳定在150元~170元左右,各位参加相互宝的朋友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三、有了相互宝,还需要保险吗?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肯定会有疑问:纵使上文吐槽君计算的无误,但是每年150元~170元费用依旧很低啊,我们还有必要购买上千元的重疾险么?
当然有必要!
因为相互宝有以下几个比较大的缺点:
1、保障内容可更改
保险保障内容都写在保单合同中,一经签订,保险公司无权对保障内容做出任何更改。
就像吐槽君之前在《甲状腺癌要被扫地出门了?保持理性看待》中提到过:
就算甲状腺癌之后被踢出重疾核心定义,之前购买的保险产品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甲状腺癌依旧会保障。
而反观相互宝,今年五月刚刚修改了甲状腺癌的理赔规则,从正常的30万调整为5万。
虽说5万的理赔金配合医保,也足够甲状腺癌的治疗费用(喜癌,治疗费用低),但谁又能说得准相互宝之后会修改什么规则呢……
2、理赔时效无法保障
上文也提到了,很多二三月份,甚至去年的报案,7月份才完成了理赔。
这是由于相互宝是互助计划,不受《保险法》约束:
《保险法》第二十三条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对于普通保险产品,相互宝没有30天这条deadline;
如果遇到的是急需理赔金救命的情况,自然会有些尴尬。
3、保障覆盖不足
相互宝在40岁后,保额就会从30万为10万,在60岁后就会强制被清退。
还是要搬出这篇文章:《罹患重疾的概率真的是72.18%吗?你又被忽悠了》;
40岁前罹患重疾的概率真的不高,就算60岁前罹患的概率实际也不是很高。
真正罹患重疾的重灾区是60岁之后,而相互宝60岁之后的保障反而缺失了。
到时候真的是60岁前做慈善,60岁后没人管……
4、长期保障没有保证
相互宝作为一个互助计划,并不是像长期重疾险那样,可以保证保障到某个年龄甚至终身。
相互宝其实和一年期的重疾险很相似,产品一旦下线,就无法在继续保障。
比如:
- 出现不可抗力或政策禁止;
- 成员少于324万,相互宝自动解散;
- 官方主动停止相互宝服务。
出现这些情况,就跟买的一年期重疾险停售了是一样的;
如果此时身体状况不满足其他产品的健康告知,那么就完全缺失了重疾保障!
所以总的来说,相互宝等此类的互助计划是没有办法代替保险的。
不过由于相互宝其价格美丽、可随时退出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重疾险的补充。
这也是相互宝(蚂蚁金服)官方所承认和支持的观点。
四、写在最后
相互宝的出现,利用其强大的流量和背书,唤醒了更多人的保险意识,对于保险业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但其实包括相互宝官方在内,一直都希望通过宣传让大家明白,相互宝并不能替代传统的保险,对于风险抵抗的能力是有限的。
所以许多想要通过参加多份互助计划来替代重疾险的朋友,这就跟购买多份一年期重疾险,期待着有一份可以撑到七八十岁不下线一样不靠谱。
希望今天分享的关于相互宝的内容,可以对朋友们有所帮助,点个“在看”也是极好的。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吐逗保,看更多走心文章
原创不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