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微信公众号「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经的吐槽君。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各地医保政策天差地别,基本就是目前的国情。
这样的国情,自然就带来了一个老大难问题:
比如患大病,需要去医疗环境更好的大城市治疗;
父母投奔在大城市生活的子女,但难免三天两头跑医院;
出差旅游,结果突发疾病需要治疗。
……
有太多种情况,我们需要面对医保异地就医,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再加上现在“漂流族”比比皆是。
全国人口流动巨大,推进异地就医的各项政策,已经是民之所盼。
当然,这几年国家也灰常nice。
无论是异地就医备案线上化,还是异地就医结算网络的建设,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
这几天,又有一个好消息!
国家医保局与财政部两部门携手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

这意味着,我国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再次进入了新阶段。
这次的新规都有哪些内容,又有哪些政策能改善我们的就医体验?
走着~
1.
目前我国的异地就医的规则很简单,总结起来就俩字:
备案!
目前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开通了线上备案系统。
只需要打开“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或者“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就可以进行在线备案。
PS:当然如果社保所在地还没有开通此项功能,就只能跑去线下社保局去备案了。
在备案的时候,还需要选择“异地就医的备案医院”。
因为只有纳入了异地直接结算网络的医院,异地就医才能刷医保卡结算。
所以我们在选择备案医院之前,最好查询一下我们选择的医院,再不在网络内。
微信搜索“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在首页点击“异地联网定点医药机构” 👇:

选择异地就医城市后,点击“更多筛选”,选择“住院”、“门诊”、“门诊慢特病”后,即可筛查出开通直接结算的医院👇:

一定要选开通结算网络的医院,出院直接报销结算,是飞一般的感觉!
2.
而这次新规呢,主要是对异地就医的备案流程,以及各项功能,做出了许多改进性的调整。
(1)一次备案长期有效
目前一次医保异地就医备案,有效时间各地千差万别。
有些过分点的地区,备案甚至只有单次有效,二次就医要重新备案!
这就导致很多人在异地就医过程中,一不小心可能就过了备案期。
轻则导致无法直接刷医保卡结算,只能先自费支付,再拿着材料,千里迢迢跑回参保地手动报销。
重则报销比例和保障范围,都会直接按照异地就医降低一个档次。
不过在新规落地之后,对备案有效期进行了统一。
规定全国各地医保政策必须满足:
-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办理备案后长期有效;
- 跨省异地临时就医人员,临时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并且在有效期内可在就医地多次就诊。
如此一来,再也不用看次病,东奔西走好多次了~
(2)外出急诊人员无需备案
如果是外出急诊的话,我们肯定是没办法提前预知到事故,并做到提前医保备案的。
所以目前针对急诊抢救等情况,大部分省市会要求,可不用提前备案,但必须在住院3日内补办好备案。
如果过期未办,将无法直接结算!
但新规落地之后,就不再需要这么麻烦了。
因为新规将急诊抢救的费用,纳入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同时规定了异地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备案。
对,没错!
以后在异地突发急诊,不需要提交备案,直接用医保直接结算就完事了~
(3)可在出院前补办备案
目前的医保政策,规定参保人必须在就医前完成备案(急诊除外)。
否则已备案之前的医疗花费,统统不能直接结算,甚至会降档报销。
而在这次新规落地之后,即便就医前忘记备案也没关系。
新规允许参保人在出院结算前,补办备案手续,只要补办完成,就可以享受直接结算服务。
(4)备案人员享受双向医保
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异地就医备案政策是,只要完成了备案,就约等于将医保迁到备案目的地。
在解除备案之前,回到参保地就医,反而会变成异地就医。
对于周期性在两地工作生活的朋友来说,简直是无比的痛苦。
在此次新规落地之后,长期医保异地备案人员,可以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没有就医次数限制。
也就是说,你的医保有两个“户口”了,在两地看病都可以直接报销结算。
咱就是说,灰常人性化!
3.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新规目前仅仅是公布阶段,具体落地要等到2023年1月1日。
下半年这段时间,主要是给各地医保以缓冲和准备的时间。
所以,还要再等等。
这半年只能按照旧规的老办法,进行备案流程了~
最后,有很多朋友担心:
异地就医如果操作不当,被降档报销了,会不会影响商业保险?
放心,并不会。
只要你最后经过社保报销了,无论报销的档次是否为最高档,商业保险都会算作“已经过社保报销”。
会按照正常经医保结算过的待遇水平,进行正常的赔付,这点不用担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并非直接出院刷卡结算,而是回参保地手动报销的话;
由于发票原件必须要交给医保机构,所以一定要记得将所有材料复印一份,并找医保局开具发票分割单!
这样才能,正常用于之后商业保险的理赔~
我是吐槽君,爱你们!
——————————
了解更多保险知识,解答更多保险疑问,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吐逗保(搜索:“ 吐逗保 ”或“ tudoubao122 ”),让保险不那么枯燥!